教育培训网 > 普通小初高
通知公告
以“生存教育”课程支撑特色追求

  开发适宜学生的校园安全教育课程就是为学生认知世界、学会生存、幸福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。我们也希望在课程实践、开发的过程中,打造一支德学双馨,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自己人生价值取向的教师队伍。

  前不久,全国首届校园法制安全精品课堂展示交流会在我校成功举办。我校推出了诸如《见义巧为——帮助别人保护自己》、《做一个会吃的孩子——食品安全与营养》、《点击文明 演e精彩》等不同主题的51节安全课程,得到了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。这是我校实施“生存教育”的一个缩影。近年来,学校确定了以“生态环境,生本课堂,生存教育”为体系的学校特色教育,其中最具特色的是“生存教育”校本安全课程文化建设。

  课程开发的背景

  我校地处市区中心繁华地带,地理位置特殊,车辆密集;陌生人群众多;各类零售商店遍布周围,学生学习成长的环境存在着许多不安全、不健康因素。不少学生经常在街头小商、小贩处购买一些价格低廉的“三无食品”;学生闯红灯、不走人行道、骑自行车与机动车辆抢占车道等违规现象屡见不鲜;网吧林立,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安全、健康地成长,关系到家庭的幸福安宁和地区的社会稳定。

  近年来,虽然学校加大了警校安全创建的配合力度,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工作成效也较为明显,但形势依然不容乐观。如何才能有效地守护孩子的生命安全?经过研究与讨论,我们自上而下达成共识,开发一种行之有效地校本安全课程,以此提升学生生存的适应能力和自我防范能力。

  有了这样的认识,开发校本课程就拥有了源头活水。开发适宜学生的校园安全教育课程就是为学生认知世界、学会生存、幸福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。我们也希望在课程实践、开发的过程中,打造一支德学双馨,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自己人生价值取向的教师队伍。

  课程的开发

  生存教育课程理念定位于“服务于课程改革、服务于教育教学、服务于全体师生的终生发展”。学校确立了依托专家平台开展“生存、健康、幸福”校本安全课程的工作模式。为确保课程开发扎实进行,学校坚持“以课题为引领、以课程为载体、以课堂为阵地”的三课联动发展思路,提升校本课程开发的宽度与深度。根据全校学生不同的年龄层次,构建多维度、个性化的校本课程教学内容。目前,学校开发了涉及交通安全、消防知识、食品卫生、突发事件、野外生存、文明交往、网络安全、心理疏导等9类30多门校本安全课程。如何文明上网?怎样安全会见网友?考试不理想怎么办?野外迷路怎样做?什么样的食品是安全的?怎样见义巧为?遇到歹徒怎样脱险?等等,都成了课程内容,既涵盖了“安全用电”等生活常识类的课程内容,又涉及了“遵守交规保安全”等日常行为规范的正确引领;既注重了“关注生命意识、塑造健康人格”等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,又突出了“见义巧为”等文明礼仪的合理导向。校本课程内容的设置立足于“以人为本,以生为本”生存发展的教育取向,体现出由浅入深、由感性到理性、由具体到抽象的循序渐进的特点,在实效上注重了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。

  学校广结外援,多次邀请课程指导专家把脉问诊,在课程内容、实施形式、评价机制等方面不断修改完善课程建设方案。学校还努力挖掘自身“造血”潜能,成立了“课程开发组”、“专家指导组”,使校本课程开发有了组织保证和人员保障。学校还定期组织各阶段、各专题研讨组的研讨会,形成了每月一次的专题课程开发交流研讨制度。

  课程的实施

  为确保课程全面实施,学校将校本安全课程纳入常规教学管理之中。做到“两个为主”、“四个结合”。

  一是以课堂为主。把校本安全课程列入课时计划,每周至少一节课,做到“生存教育”进课堂。每周五下午的第二节课,学校51个班级依据学生的需求同步开设生存教育安全课程,课堂成为了教师与学生一起尊重生命、欣赏生命、完善生命、释放生命活力、共同成长的土壤。学校根据课程教学需要,把教案汇编成册,人手一册,做到资源共享。

  二是以教师正面教育为主。作为小学生还是需要教师的引导,坚持正面教育,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、态度与价值观。

  三是“四个结合”。“生存教育”与其他学科教育相结合,全方位落实“生存教育”课程内容。“生存教育”与学校德育相结合,将学生自主体验作为实施“生存教育”的主要途径,开展了“义卖献爱心”、“拒绝泡泡糖行动”、“小太阳电视台编辑、采访”等活动,使学生在生活上会自理,学习上会自主,行为上会自律。“生存教育”与教师的榜样示范相结合,卫生打扫、校内值勤,老师都走在前列,让学生学有示范。“生存教育”与家庭教育相结合,一方面通过家长委员会、家长会、家长信箱、家访等家校联系方式,主动引导、帮助和协同家庭实施生存教育,另一方面开展警民共建活动,邀请法制副校长、司法干警到校开展法制教育,开展家长助教进课堂活动,邀请家委会的家长成员参与校本安全课程的设计。

青岛第二十一中学(青岛求真中学)      咨询电话:0532-84855037
版权所有 青岛教育培训网 法律声明 免责声明
联系电话:+86-532-81117777 传真:81117777转878
E-mail:reporter@eaaa.cn editorl1@eaaa.cn
国际联网单位用户备案登记证:37020020071443